1. 首页
  2. -  资讯
  3. -  行业动态
  4. -  动态详情

上海“十四五”规划出炉,上海CA数字信任服务助力上海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

来源:   发布时间:October 27, 2021

上海“十四五”规划出炉,上海CA数字信任服务助力上海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

发布时间:October 27, 2021

10月27日,《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上海按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启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规划》首先阐述了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指出上海市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数据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数字经济保持蓬勃发展势头,数字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成效显著,已形成显著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基础优势,上海将向2030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发起“总攻”。

《规划》还围绕重点工作、重点领域、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四个方面,细化和完善了数字化转型顶层架构。其中,上海CA数字信任服务将作为构筑全市数字安全发展环境中的关键一环,为“十四五”时期上海推动城市整体迈入数字时代提供安全保障。

Part-重点工作

抓住三项关键要素,深度激发“数字”动能。面向数字时代的城市功能定位,加强软硬协同的数字化公共供给,加快推动城市形态向数字孪生演进,逐步实现城市可视化、可验证、可诊断、可预测、可学习、可决策、可交互的“七可”能力,构筑城市数字化转型“新底座”。

关键词:完善城市AIoT基础设施、构建城市数据中枢体系、打造城市共性技术赋能平台

聚焦城市 AIoT基础设施构建。《规划》指出,要以城市时空底图为基础,全量接入各类智能终端,支持实现物理城市与数字城市的精准交互。上海CA将充分利用自身在可信身份认证领域的技术储备和产品服务打造泛在身份认证能力,为“城市神经元系统”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聚焦城市数据中枢体系构建。《规划》指出,要以“分布式建设、协议互联、协同运营”为原则,构建分布式、多中心的城市数据中枢体系,实现跨行业、跨层级、跨系统数据互联互通,推动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形成数字城市建设的系统合力。上海CA将充分利用自身在身份认证、精准授权、访问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建设数据资源可信访问体系,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提供信任支撑,保障数据安全流通。推动构建以数据交易所为核心的新型数据服务基础设施,全力支撑相关城市一体化平台的打造和运营。

聚焦城市共性技术赋能平台构建。《规划》指出,要构建区块链开放生态,支持区块链底层平台建设部署,打造一批区块链开放服务平台。上海CA作为“上海政务-区块链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将充分调用产学研用资源,在关键技术实现和标准规范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政务应用示范和推广几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推动区块链政务应用服务快速发展。

Part-重点领域

突出三大重点领域,加快推动“转型”突破。统筹经济、生活、治理领域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相互赋能。经济数字化是新供给、新动能,为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新产品、新服务;生活数字化是新需求、新体验,激发广大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治理数字化是新环境、新能力,为经济和生活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支撑。

关键词经济数字化转型生活数字化转型治理数字化转型

针对经济数字化转型,《规划》指出,要聚焦“五个中心”建设,激活数字产业化引擎动力,激发产业数字化创新活力,推进科技、金融、商贸、航运、制造、农业等领域深层次数字化转型,推动发展方式整体转变,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上海CA通过数字身份、电子签署、安全密码等数字信任服务在推动我市电子证照社会化应用、“一带一路”联盟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可。“十四五”新时期,上海CA将坚持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服务创新,夯实数字信任服务能力,为实现上海市经济数字化转型,助力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底座支撑。

生活数字化转型方面,《规划》提出,要面向各类人群全周期、多层次的生活服务需求,以数字化提升市民服务体验为切入口,围绕基本民生、质量民生、底线民生三大块面,聚焦实施健康、成长、居住、出行、文旅、消费、扶助、无障碍等八大任务,不断提升各类民生服务的精准性、充分性和均衡性。

一直以来,上海CA以可靠的数字信任服务支撑全市各大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医疗信息化平台安全高效运转,依托多源身份认证等产品为“随申办市民云”、“随申码”等市民常用软件赋能,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就医、出行等领域发挥着牢不可破的基础支持作用。下一个阶段,上海CA将紧密围绕《规划》中的要求,聚焦健康、成长、居住、出行、文旅、消费、扶助、无障碍等八大任务,全力推动城市生活数字化转型,为创造高品质城市生活贡献一份信任之力。

聚焦治理数字化转型,《规划》指出,要充分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融合创新的发展优势,聚焦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治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截至目前,上海CA作为上海市网络信任体系的建设者和运营者,全力支撑全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打造全市统一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协同相关部门在全市推广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在优化全市营商环境、推动政务服务线上化高效运转、深化智慧政务和司法服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我们将在积极落实上级单位各项要求,做好现有治理数字化保障服务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加快提升可信服务能级,全面增强密码服务能力,为推动实现数字化高效治理灌注信任之源。

Part-重点工程

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支撑,《规划》提出,要通过实施数据价值提升工程数字技术策源工程数字底座赋能工程数字规则引领工程应用场景共建工程转型标杆示范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来具体实现。

推动上海建设成为具备链接全球、市场活跃、治理完善、生态繁荣的国际数据港,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数字产业集群和强大数字赋能体系,建立统一、开放、可操作的数字底座建设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完善数字时代的法规、制度、标准和政策体系,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全市应用场景开发建设,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示范,探索“未来城市”区域标杆实践,以“数字维度”引领“空间之变”……《规划》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集数据感、科技感、未来感与价值感于一体,富有动感的国际数字之都。

除了此前在推动国家和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支持城市智慧化场景开发建设、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实质性项目外,作为上海城市数字信任体系的建设者和运营者,上海CA将在实施六大工程的“十四五”新时期,在区块链、密码、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研究等方面持续发力,协同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密码领域标准体系,推进城市数字底座实践试点。在上海市现有数字信任体系的基础上,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的数字基础;积极参与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工作;支撑临港数字孪生城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等示范区的建设。

Part-保障措施

切实做好相关保障措施是确保“十四五”规划稳步实施和落地的先决条件。《规划》分别从强化统筹协调推进机制优化鼓励政策精准支持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共建深化国际开放合作共赢完善数字安全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做出了战略部署。

2020年9月,上海CA联合赛博研究院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共同发布了《面向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数字信任体系建设》报告,首次提出“数字信任体系”这一概念,明确了以可信数字身份验证识别和可信数据流通为核心,以五大愿景为建设目标的数字信任体系框架。经过一年的深入研究,上海CA联合赛博研究院在2021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了《数字化转型下的数字信任体系建设2.0》报告,进一步阐释了数字信任体系的核心理念,扩展和延伸了数字信任在数字化转型场景中的应用案例。

报告的发布引起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人民网、澎湃新闻、上观新闻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数字信任”的概念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规划》也明确写到要构建新型数字信任体系。

“十四五”新时期,上海CA将坚持与我市方针政策高度一致的战略发展路线,持续聚焦“数字信任体系”研究,运用数字身份、数字认证、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区块链、新型密码技术等前沿科技,打造可信数据流通体系,提升数据流通交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便捷性,为打造更具韧性的城市安全底座提供信任支撑。

此外,在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重点系统的国密改造和国产软件替代,打造服务产业本质安全的智能监管设施和态势感知平台,增强运行监测和分析预警能力等方面,上海CA也将通过自主研发的万维信证书产品、大家签电子签署产品、可靠商用密码产品等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数字信任服务,切实完善数字安全发展环境,全力做好服务上海城市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保障支撑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