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CA金融行业综合安全解决方案

上海CA金融行业综合安全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September 4, 2024
金融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银行业、保险行业、证券期货业、互联网金融业、金融科技公司等,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关键基础设施。近年来,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无科技不金融”成为行业共识。但随着数字化发展的不断深入,金融行业面临着国内外严峻的网络安全风险。
✅
行业洞察
1行业科技监管愈加严格
随着《网络安全法》、《密码法》、《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条例》的正式实施,我国正式从立法的角度对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使用密码技术、进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提出了要求,国家明确了“三同步一评估”的概念,即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且金融行业出台了一系列响应国家政策的行业标准,包括JR/T 0255-2022《金融行业信息系统商用密码应用 基本要求》、JR/T 0256-2022《金融行业信息系统商用密码应用 测评要求》、JR/T 0257-2022《金融行业信息系统商用密码应用 测评过程指南》等健全金融行业密码应用规范和推动金融行业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2信息安全态势逐步严重
- 网络攻击日益频繁与复杂:
攻击手段多样化:金融行业面临者各种恶意软件、网络钓鱼、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等,攻击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数据安全风险越来越高。
攻击目标广泛化:金融机构的各个层面都可能成为攻击目标,如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证券交易平台、保险业务数据库等。此外,金融机构的客户信息、交易数据等也成为攻击者觊觎的目标,因为这些数据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可被用于非法交易、身份盗窃等。
攻击技术高级化:攻击者不断利用新的技术漏洞和安全缺陷发动攻击。
- 数据泄露风险居高不下:
内部因素:金融机构内部员工可能由于疏忽、恶意或受到外部诱惑,导致数据泄露。例如,员工误将包含客户信息的文件发送到错误的邮箱,或者内部人员非法出售客户数据谋取私利。
外部因素:网络攻击是导致数据泄露的主要外部因素,如黑客通过入侵金融机构的网络系统,窃取大量客户数据。此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安全漏洞也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数据泄露。例如,云服务提供商的安全措施不到位,被黑客攻破后,存储在其上的金融机构数据可能被泄露。
数据价值高:金融行业涉及大量的客户个人信息、财务数据、交易记录等敏感信息,这些数据对犯罪分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一旦泄露可能给客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隐私侵犯,也会对金融机构的声誉造成巨大损害。
3新技术应用带来新的安全挑战
云计算: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采用云计算服务来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然而,云计算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如数据存储在云端的安全性、云服务提供商的可靠性、多租户环境下的数据隔离等问题。
大数据: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分析获取有价值的商业洞察,但同时也面临着数据隐私保护、数据滥用等风险。如何在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合法使用,是金融机构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虽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以用于增强金融机构的安全防御能力,如识别异常交易、检测网络攻击等,但这些技术本身也可能存在被攻击者利用的风险,例如通过对抗样本攻击等方式误导安全系统的判断。
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技术成熟度不够、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可能导致安全漏洞和风险。
✅
金融行业安全需求
密码是网络空间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核心保障作用。构建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重点是为重要信息系统关键基础设施构建密码保障系统,定期实施密码安全测评,这是实现国家网络空间安全自主可控的基础,也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护航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主要安全需求包括强信任的身份鉴别需求、强管控的网络访问控制需求、强防护的数据加密需求、强合规的国密改造需求、强溯源的电子签名需求、强融合的区块链金融业务协同建设需求 等。
✅
上海CA金融行业综合安全建设模式
1强信任的数字身份建设模式
上海CA提供专业的数字身份建设服务,基于PKI技术体系,建设统一身份管理、统一身份认证、可信身份凭证、分布式身份、数字证书等基础共性能力,实现网络空间可信身份生态体系。
2强管控的零信任建设模式
上海CA提供零信任治理方案,通过零信任访问安全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外网资产隐身,基于SDP架构以“持续评估永不信任和权限最小化”的原则,支持多重身份认证,为企业提供细粒度动态访问控制能力,为企业提供身份认证、细粒度访问控制、终端访问行为分析、持续信任评估等安全能力,确保企业应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实现全域安全访问。
3强防护的数据全密态建设模式
上海CA提供完整的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解决方案,基于国产密码算法和全同态加密,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密文计算与检索、密文共享、密文显示等,正真满足数据加密后还能被使用、加工、运维和提供需求,让数据加密和数据应用不在重复,让密码技术和应用技术深度融合。
4强合规的国密改造建设模式
以典型银行业务应用举例,上海CA提供国密改造的全套密码支撑能力,满足金融业务系统国密改造中身份鉴别、传输加密、数据存储加密、数据签名、等各个环节的国密应用和密码需求,构建密码防护之盾。
5强溯源的电子签署平台建设
上海CA提供完备的电子签署平台建设方案,电子签署平台以上海CA中心独有的自主发明专利技术和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规范为支撑,综合集成可信的身份认证、合法的数字证书、可靠的电子签名、权威性的时间戳、丰富的文档服务、完整的电子证据以及具备公信力的举证报告等手段,提供一套完整的电子签署等全生命周期流程服务。
6强融合的区块链金融业务协同建设模式
上海CA提供基于数字信任平台的区块链金融协同解决方案,利用区块链、数字身份、可信存证、可信签署、可信凭证流转等先进技术,结合数学原理和代码,在数字世界中为个人、组织等主体提供金融行业数字化信任服务。旨在通过制度和技术手段,构建稳定、可靠、可预期的信任关系,为金融及数字经济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作为上海市密码管理局指定的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支撑单位,上海CA从2018年开始参与金融和重要领域国产密码应用试点工作,先后参与完成多家单位的密码安全性评估试点工作,参与上海市级、区级政务云密码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密码服务运营平台,形成云化密码服务能力,在密码产品和安全密码服务方面具有丰厚的咨询、建设和运营经验。
基于以往丰富服务经验,上海CA将以强信任的数字身份、强管控的零信任技术、强防护的数据全密态建设、强合规的国密改造、强溯源的电子签署平台、强融合的区块链金融业务协同建设模式 等为金融行业客户提供可靠的综合安全服务。
特别鸣谢:密码业务部
投稿邮箱:zhangjiamin@she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