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保监局:大力发展绿色保险,普及电子保单

上海银保监局:大力发展绿色保险,普及电子保单
发布时间:June 28, 2021
上海银保监局:大力发展绿色保险,普及电子保单
为贯彻落实银保监会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持续推动上海财产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升金融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质效,支持上海朝着具有更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2021年6月9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了《关于推动上海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3年,上海财产保险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保障水平、服务能力和资本实力稳步提升,形成产品丰富、功能完备、治理科学、竞争有序的财产保险市场体系,主要指标率先达到或接近国际市场先进水平。本次《实施意见》共18条,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行业转型发展、对外开放、风控及监管机制建设等几方面对上海财险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意见。
其中第4条明确:大力发展绿色保险。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主动对接临港新片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上海市低碳发展实践区及绿色生态城区等建设需求,聚焦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城市绿色发展、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提升产品研发及风险保障能力。鼓励保险资金投资绿色经济发展领域。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显著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承保比例。推进气象指数保险在城市气候巨灾管理、生态农业、支持新能源企业发展等领域的试点应用。普及电子保单,引导行业向绿色、低碳、高效、循环的作业模式转型。
此外第10条指出:增强保险科技创新及应用能力。各公司要将保险科技提升至战略高度,加大科技投入与智力支持,加速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科技赋能,持续优化运营效率与用户体验,重构包含产品、营销、风控、服务、资产管理等核心环节在内的保险价值链。加强对网络安全等新兴风险的识别及研究。高度重视数据资产的战略意义,提升底层数据获取、处理及应用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链条数据中台。强化信息安全保护,为保险科技创新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环境。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业务所涉及的核心场景包括用户资料核保、保单签署、保费缴纳、电子化回访、快速理赔等,每一环都需要配置相应的数字信任“功能”以规避风险。
身份真实
在核保和电子化回访场景中,保险公司需要在线认证用户的身份是否真实可信。
上海CA的数字身份服务,可以确保投保、核保、签单等场景中人员身份的真实可信,以防用户使用虚假身份,有效规避恶意骗保等情况。
时间可信
去年6月份,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其中就保险机构互联网销售过程管理和可回溯内控作出了明确要求。
通过采用上海CA的时间戳服务器,可以在过程管理环节进行第三方权威时间认证,可以有效解决互联网背景下由于保险销售页面不断迭代带来的取证难问题,不仅细化了对于“操作轨迹”的认定与保存,也便于司法取证。
签署有效
自2018年由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保险电子签名技术应用规范(JRT0161-2018)》行业标准正式实施以来,电子签名技术在保险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可贯穿保险承保、保全、理赔、给付等所有需要用户授权确认并签署的重要环节。
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签署电子合同后生成电子保单,电子保单应具有防篡改、可追溯特点,具有与纸质保单一样的法律效力,以保护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双方的权益。此场景中,可接入诸如上海CA大家签等具有准入资质的安全的电子合同签署平台,实现有效保单的生成、合同在线签署等。
数据安全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移动金融应用安全白皮书(2019年)》显示,“保险行业APP存在高危漏洞的占比87.69%,以数据泄露为代表的高危漏洞占主要部分。”互联网保险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险业的同质化、低效性、服务不周等缺点,以数字化服务和互联网流量的新势力将行业发展潜力更上一层楼。但在互联网保险业务开展的同时,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保护不容忽视。
上海CA集电子签章系统、时间戳、企业证书、e-dims数字身份管理系统、电子发票系统等产品于一身的「保险行业业务全程电子化解决方案」,可以保证信息除发送方和接收方外不被其它人窃取、且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保障用户信息、业务数据等数据的真实、安全、不可篡改,充分保障用户权益。
作为国内首批专业的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上海CA 以 PKI/CA 技术为核心,通过数字身份、电子签署、密码服务等数字信任服务,为包括太平洋保险、建信人寿、天安财险、浙商保险等金融保险行业客户提供互联网保险安全保障方案,促进互联网+保险业务全程电子化安全高效运转。